您好,欢迎来到 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工程修缮材料分会! 【免费注册】
宛如地狱的归宿:京观是怎样的存在?它为何是对敌人的最高惩罚?
来源:工程修缮材料分会  发布时间:2022-10-30

在著名的警匪电影《无间道》中,大反派琛哥曾对即将做卧底的小弟们说过这样一句话:“算命的说,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我不同意,出来混的,命运都在自己手里。”

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霸气外露,杀气十足,把黑道的残酷渲染到了极致。

这句气势十足的诗句出自唐人曹松的《己亥岁》,整句是: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当时诗人曹松游览华北,路过当年“安史之乱”的战场,看到了遍地尸骸和高耸的“京观”,深觉战争之残忍,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中国古代有大王朝十几个,九州大地分分合合,“乱世”和“治世”此起彼伏。根据统计,自东周起,中国的“大乱”和“大治”的比例为“7:3”,治世少,盛世更少,大多数时间都在打仗。二十四史上关于战争的记载多如牛毛,而每当有战争发生,几乎必有“京观”二字出现。


京观,指的是用敌人的首级或尸体加上土石垒筑起来的高台,这一建筑出现的时间有两千多年之久。“京观”二字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它就跟“凌迟”一样,代表着中国古文化最残忍的一面。

将敌人的尸体垒成地标,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行为。古人修“京观”到底有什么含义?这一骇人建筑到底是谁发明的?它何时诞生,又是在什么朝代消失的?

一、金戈铁马的归宿:京观,共冢

“京观”又叫做“武军”、“骷髅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战场遗迹。

对于“京观”二字,明朝才子张岱这样解释:“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由张岱的话理解,“京观”在古代非常常见,是处理敌人尸体的一种方式。

但这位大才子只说对了一半,“京观”确实是“战场藏尸地”的一种,但是它的最大价值不是埋人,而是彰显武功,震慑敌人。 “京观”的铸造方法很粗暴,在战局胜负已分后,胜利一方的军人会把战场上的敌人收集起来,扒掉他们身上的武器和盔甲,然后砍掉首级,将其累积在一起。


当“京观”累积到一定高度后,需要用土掩埋这些首级,然后夯实,压平,接着再继续累积下一层,最后层层叠叠堆成金字塔。

直到今天,在我国河北易县的燕下都遗址,仍然有14座“京观”遗址,这是战国时期燕国军队打败齐军后砍下来的头颅。这些“京观”在上世纪被发现,虽然过了两千年,但是封土堆还是有一两米高。

敌人的头颅被砍下来了,那他们的尸体丢在哪里呢?

古代军队很少将敌人的尸体“弃尸荒野”,因为这样的行为得不偿失。大量尸体腐烂会引起疾病传播,所以敌人的尸体也会统一处理,或埋葬,或焚烧,或送还敌军。而战场上埋葬战死军人的坟茔,古人称之为“共冢”,也称作“万人坑”。

在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曾在长平之战后坑杀40万赵军,现代人把“坑杀”理解成为“活埋”,其实并不准确。在长平之战的古战场,考古学家发现的大量尸骨都是被刀劈斧砍,或者用弓弩杀死的,然后统一掩埋。其中大部分尸体埋葬在巨大的天然沟壑中,秦军只是抛尸,然后为其盖上浮土而已,这样的“万人坑”就是“共冢”。


以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修建“共冢”还算是人道,而“京观”则残忍暴虐。修“京观”这么奇葩的习俗,到底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

二、“京观”到底是谁发明的?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讲究“仁义礼智信”的文明社会。在社会风俗上,中国人讲究死后“入土为安,四时祭拜”,戮尸,曝尸,碎尸都被认为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也正因此,古代中国以“京观”作为对敌人的最高惩罚。

在历史文献中,“京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之中。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带兵大胜晋国,手下潘党向他建议把晋军的尸体收集起来,筑造成“京观”,以彰战功。楚庄王断然拒绝,他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可以为京乎?”


庄王说“京观”是古代圣王惩罚不敬者的行为,而晋军将士忠心耿耿,一心报效国君,怎么能用他们筑造“京观”?”庄王提到了“古者明王”,可见“京观”的出现远早于春秋。

楚庄王所在的时期距今2600年,当时的诸侯国之间已经有了筑“京观”的习惯,而且是从古代“明王”手里传下来的,有传统依据,不然楚庄王的手下不敢随便向他提这样残暴的建议。

从《左传》再往前寻找,中国的史书上再也没有关于“京观”的具体记载,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京观”的历史肯定早于春秋战国,很可能起源于西周或殷商,但是这一习俗并未大规模出现于史书,可能并不是东西周时期官方认可的行为。

众所周知,西周以礼乐文化为基础建立,是一个讲究礼法秩序的朝代,一举一动都要遵循周礼。我们遍寻《礼记》和《春秋》,都没有战胜敌人后修筑“京观”的习惯。如果周人真有这一习惯,恐怕孔老夫子早就在书里破口大骂了。

所以现在普遍认为,以神权统治国家,喜欢血腥活人祭祀的商朝也可能是发明“京观”的时代。


20世纪初,我国在河南安阳等地发掘出了大面积的商代遗迹,即“殷墟”。除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甲骨被发现外,“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尸骨,数目之多让人叹为观止。这些尸体很多身首分离,身体集中掩埋,而头颅则充当祭祀的贡品。

根据甲骨文研究,这些祭品大多数是战场上抓来的战俘,有夷人,有羌人,甚至是周人。他们是被征服国家的百姓,商朝贵族把这些人部分作为奴隶,部分作为祭品。

在商人的祭品中,修建宫室要用人头奠基,祭天祭神要烹煮人头,在地下墓穴还有不少头骨堆发现,可见头颅是商人祭品中最重要的。

商朝以血腥残暴统治天下,最后引起了四方诸侯的反叛,“武王灭商”之后,周天子成为新的天下共主,武王废除了商人的“人祭”,停止了华夏文明对血祭的崇拜。周人在自己的核心区域实行“礼法制”,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诸侯和夷人,他们的文化并未产生多大的改变。商人血腥的祭祀习俗延续了下来,“筑京观”的传统,可能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京观”这一习俗是神权文化“殷商”带来的,这一点几乎可以确定无疑。但是在秦汉之后,儒家文化成为中国的主流,汉朝和之后君王都以“仁政”,“王道”为目标,为什么还要允许筑造“京观”呢?


三、帝国震慑民心的武器

中国历朝的史书中几乎都有修建“京观”的记载,其作用都差不多:震慑封建王朝的敌人。这些敌人有异族政权,但更多指的是国内的叛乱势力,这其中汉朝修建“京观”的行为最为典型。
 
汉代曾有两次大规模筑“京观”的情况出现:一次是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另一次则是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把控了朝廷,在汉平帝死后立了个孺子“刘婴”当皇帝,自为“摄天子”,篡汉之心昭然若揭。东郡太守翟义看不惯王莽跋扈,私下联络刘姓贵族起兵造反。

翟义一呼百应,短时间内聚集了10万人,天下震动。但是王莽此时还攥着朝廷大权,他挟天子号令群臣,派兵残酷镇压翟义起义,最后将叛军在河南圉县全歼。

官军全歼叛军,翟义全家被夷三族,祖坟被刨,叛军士兵则死的死逃的逃,阵亡士兵被分别修成了5个“京观”。《汉书》记载,这些“京观”由人头建成,高6尺,周长6丈,前面树立着一根木牌,写着“反虏逆贼鲸鲵所在”。5个“京观”分布在叛乱蔓延的各个地区,以震慑各地的不臣之心。
在修筑“京观”后,汉朝各处郡国再也听不到对王莽不满的声音。平叛第二年,王莽就篡夺了刘婴的帝位,建立了新朝。
王莽的新朝非常短命,但是他修“京观”的事迹却被记在史书上,到了东汉末年,汉朝将领又开始修“京观”。汉灵帝光和七年,天下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张角以“太平道”蛊惑人心,聚集流民几十万,号太平军,意图推翻汉朝。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大将皇埔嵩曾修筑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京观”。
公元184年,汉军在在曲阳打败张角的弟弟张梁,皇埔嵩带着汉军全歼10万黄巾军,斩杀3万多人,俘虏6万多人,“黄巾之乱”一战平定。在战后,皇埔嵩为了一劳永逸解决流民,居然下令屠杀俘虏,并将10万黄巾军的尸体拿来修建“京观”。
冀州曲阳这个10万人修建成的“京观”,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其残暴程度几乎媲美战国的“杀神白起”。皇埔嵩剿灭黄巾,按理说有“再造社稷”之功,但是修“京观”是他一生的一个污点。因为这一事迹,虽身为剿灭黄巾的名将,皇埔嵩却在后世鲜有人称赞。
东汉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漫长的乱世。“三国两晋南北朝”几百年时间,中国一直在打仗,各种小朝廷轮番登场,几乎每个有国号的政权都修过“京观”。这一时期内,九州大地有名和无名的“京观”数不胜数。

这一时期的名人,从曹操,司马懿,邓艾,司马昭,到刘裕,檀道济,赫连勃勃,沈庆之,尉迟迥,陈霸先等都修过“京观”。南北乱世的每一代政权都以“正统”自居,君王和名将想震慑百姓和敌人,导致中国大江南北遍布这种骇人的建筑。
一直到了唐朝,天下平定,四海安宁,鉴于各地的“京观”太多,唐太宗李世民下了《令诸州划削京观诏》:
“但是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划削,加土为坟,掩蔽枯朽,勿令暴露。仍以酒酺,致祭奠焉。”
唐朝前期国势稳定,“京观”几乎销声匿迹,只有在对外战争过程中曾筑过小型“京观”。但是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陷入不稳定局势中,从中唐到晚唐,唐朝政府被藩镇架空,各地叛乱不断。在平叛过程中,修建“京观”的习俗再次复活,这也就是唐僖宗时代诗人曹松看到的景象。

四、“京观”的消失
修“京观”的习惯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甚至影响到了周围的少数民族。隋唐时的高句丽,南诏,吐蕃,宋时的辽,金,蒙古,都有修建“京观”的记载。明朝时期修建“京观”的次数减少,直到清朝这一陋习才被彻底抛弃。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异族政权。满蒙贵八旗打下了天下,而满清贵族深知问鼎天下要“文武兼备”,所以迅速吸收了汉文化,其汉化速度跟北魏不相上下。
清朝初年南征北战杀戮很重,但多尔衮、顺治、康熙坚持“恩威并施”、“剿抚并用”的原则,从根子上减少满汉对立,不宣扬仇恨,于是用来震慑民心的“京观”被清朝废弃了。
清朝国祚两百多年,内部先后经历了南明、三藩、金川、川楚教乱、太平天国、捻军、回乱等等内部战争,确实没有大量修建“京观”的记载,“京观”就这样消失在了中国的历史中。


工程修缮材料
时代下的产品机遇

China Socie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Economy

Renovation and Decoration Materials Association

关闭
用户登录
工程修缮材料
时代下的产品机遇

China Socie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Economy

Renovation and Decoration Materials Association

返回 关闭
账户注册
公司类型
规划设计类
开发类
咨询服务类
材料部品类
产品运营类
建筑施工类
金融服务类
工程修缮材料
时代下的产品机遇

China Socie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Economy

Renovation and Decoration Materials Association

返回 关闭
忘记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